高考已经结束,接下来有一个较长的假期等待着同学们,想给你们推荐一些电影,一来 可以作为闲暇消遣之用,二来 希望能给你们未来的人生一些底气,这些是我梳理的“高中毕业生必看的十部电影”。
第一部:《闻香识女人》——请守住你的灵魂
《闻香识女人》
为什么要把这部电影放在第一位推荐?因为它值得!它是属于那种过了你们这个年纪再看就没了味道的那种,所以这部电影你们一定要现在看…
中校和少女的tango
关于这部电影有太多的话想讲给你们听,有关人生、原则、选择,一个失明的美国退役中校,一个靠奖学金维持学业的高中生,共同完成了一段心灵的旅程,他们彼此成就相互取暖,这无疑是一部典型的美国“公路片” ,但精妙之处在于公路尽头才是人生真正的起点。
中校说“我最喜欢的是女人,远次于女人的第二位,是法拉利跑车”,我很喜欢这句话,就像喜欢中校最后的演讲一样,这句话向我们解释了影片为什么叫做“闻香识女人”而不叫做“女人香”,女人作为中校的№1,她代表着美好、希望,甚至是一切的本心,他是一个坚持原则的男人,活的如此通透却仍选择最艰难的路去走,正如他紧靠气味就能鉴别女人,但仍然独身一人,“闻香”是一种本能、是本心,女人则代表着“美好、希望” ,所以片名的意思就是【守着本心拥抱美好】。我们的中校也是这么做的,当他和少女一起跳tango时,当他准备结束自己破碎的生命时,当他来到学校为查理辩护时 ,他在这一段旅程中将一切美好都传授给了查理,也给了我们。
同学们,这句台词与你们共享,希望你们能够铭记: There is nothing like the sight of an amputated spirit. There is no prothesis for that.没有什么比残缺的灵魂更可怕,而且那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填补的。
第二部:《本杰明巴顿奇事》——纵使时光倒流,也不要丢了重头再来的勇气
《本杰明巴顿奇事》
时间对你们来说是个慈善家,因为他还在给你们施舍,你们也因此显得富足,但是如果时间倒转,你只有18年生命,你会怎样?我来告诉你,你会恐慌、你会愤怒、你会放纵,最终死去,正如这部影片中的台词:有时事与愿违,你大可以像疯狗一样咆哮,怨天尤人,诅咒命运,但走到最后一刻,还是不得不安静地放手归去。
我想这部电影能让你们获得的更多,关于时间…
在时光的逆流中,本杰明也让我们看到了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,有些人在河边出生长大,有些人被闪电击中过七次,有些人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,有些人是艺术家,有些人是游泳健将,有些人懂得制作纽扣,有些人懂莎士比亚,有些人是妈妈,还有些人是舞者,我们都在以独特的轨迹在这个世界存在着
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,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,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,只要你想,随时都可以开始,要改变或者保留原状都无所谓,做事本不应该有所束缚,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却也可以把它搞砸,但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。
第三部:《海上钢琴师》——找到属于自己的海洋,弹奏无限人生
《海上钢琴师》
一个人从小做多少梦都没有错,一个人一生换几份工作都有意义,但你真的能为之付出生命吗?让我们来看1900的回答…
I can never get off this ship. I’m blessed I can step off my life.我没法舍弃这艘船,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。
1900最终还是没有下船,第一次拒绝下船他放弃了物质、名声和爱情,第二次拒绝下船,他放弃了生命...1900热爱音乐,他不愿下的不是一艘船、一节船梯,而是不愿用金钱、名利甚至生命去玷污这块圣地,这是1900的圣地;导演托纳多雷的圣地是“曾经的欧洲文明”(船上出现的诸多欧洲名人可以证明),这一点与致敬“欧洲文明”的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(韦斯安德森)高度一致,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安排“America”和“美国爵士教父”出现的原因,他们在用自己方式嘲笑“新文明美国”和“好莱坞”,捍卫自己的圣地...
芸芸众生
我们是否拥有这样一块圣地,愿意为之奉献一切,哪怕付出生命,如果没有,那个缩小画面中的“芸芸众生”就是你和我...
Virginianh号启航,1900在钢琴前向我们发出邀请,“来吧,朋友,让我们一起与海洋共舞”...
第四部:《死亡诗社》——如若没有人生的导师,就让Keating做你的Captain
人的一生会有许多转折点,每个转折点都应有一个captain使我们升华,然而captain却总是缺席,就如同现在的你们,如果你的导师还没有出现,不要紧,就让Keating做你的Captain,否则经年之后,你会发现原来你早已死在了某个清晨的街角,无声无息,口中呢喃“captain,my captain!”...
《死亡诗社》
这是所有电影中我最爱的一张海报,身着白色衬衫的keating如圣主一般被一身红衣的“信徒们”抬举着,那背景中的金黄色,就是他们的光辉岁月,而那遮挡住信徒们的树林,就是现实。没有哪一部电影能让我们如此崇敬,没有哪个演员能如罗宾•威廉姆斯这般让我拜服。
keating一出现就用他超脱众生的方式与学生们交流着,他说:“我们都非常需要被接受。但你们必须相信 你们的信念独一无二。纵使别人可能认为它奇特不流行。纵然庸俗的大众可能会说 好烂。劳勃佛洛斯特说过 树林里两条岔路,我选比较少人走过的那条路, 那是天壤之别。”,他在用富有激情的言语去感染学生们...
keating特殊的上课方式
keating让学生们迈出第一步
keating 让学生们撕掉书籍,迈出改变的第一步,他让学生们写诗,鼓励学生们上台,Todd就是由此开始从内心转变...他们开始沿着老师的足迹成立“死亡诗社”,他们整的开始改变了...
keating独特的教育方式
这部电影绝不是理想主义作品,不然也不会存在校长在窗口监视、neil父亲的强势等现实中的种种挫折,恰恰相反这部电影是极具现实主义的作品,他告诉我们你应该怎么做,又不忘提醒现实会怎么对付你,只是诗歌的力量在面对现实的残酷显得弱不禁风...
Neil父亲——现实的阻拦
但,这部电影已经做的够多了,单是最后学生们站在桌子上喊出“captain,my captain”的时候,一切都升华了,很羡慕这些学生在人生转折点能有keating这样的captain领路,终于没有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...
第五部:《狩猎》——人言可畏,众口铄金
《狩猎》
一部丹麦电影,关于谎言和谣言,关于友情和猜忌,没有哪部比他更能阐释“众口铄金”这个成语,表面风平浪静后的一枪让人猝不及防,开枪的到底是谁?是你,是我,是他(她)
开枪的到底是谁
影片中最让人寒心的不是小女孩的“谎言“,而是那些自以为了解事情真相,用所谓的道德正义做出不耻之事的大人,让我们充满愤怒,同时也看到了一副“谣言下的众生相”。
他们甚至没有人在事发现场,仅凭一言之词妄加推断,口口相传,谣言成真,各种排挤随之而来,当看到女友、好友一个个离他而去,成为路人,我真的很想钻进屏幕告诉他们真相,但他们会信吗?当然不会……
同学们,你们即将以成年人的身份迈入大学校园或者走入工作岗位,谣言是绕不开的考验,希望看望影片后,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,不做开枪人。
第六部:《全部都在那个地方》——关于暴力,最好的回击就是拳头
《全部都在那个地方》
我希望同学们的未来生活都远离暴力,特别是校园暴力,但如果意外降临,我希望你懂得有一种回击叫做——以暴制暴,不是每一次的忍让都能换来善意,所以请记得这种方法…
传统的教育总是告诉你们——要忍让,但施暴者为什么没有忍让?如果老师的一次批评能够唤醒善意,那也是好的,但现实中往往恶魔不会停止恶行,所以我希望你能坚强,至少装的很坚强,你没有错,从来都不是你的错,我不是在教唆或者看热闹不嫌事大,我只是想告诉你们,还有这样一种方式,正如影片中女主临死前的臆想那样…
第七部:《怦然心动》——斯人若彩虹,遇见方知有
《怦然心动》
我对恋爱的理念就是“慢•慢”,不要急,当你了解爱情本来的面目和它的各色面具后,再谈也不迟,再说,那个人总是躲在某个地方不会轻易现身,爱情的四季我无法描述,但本来的面目通过这部电影我能讲清楚…
这是一部浓缩了众多美国文化的影片,有家庭教育、价值取向、恋爱观等等,我们看到阅历丰富的老人如何引导晚辈,也看到美国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保持相爱,更看到了一个在爱情面前一往无前的女孩,她的干脆直接,她的纯洁无暇,就好似坐在树上看着我们的仙女…
当那个人出现了世界真的会变得不一样,你会患得患失,但更多的是等待的美好,你会觉得眼里其他人都打上了马赛克,世界常常会静止,你也会觉得日落是粉红色,当有一天,你们两手相触之时,希望你们会一起说出“我感激遇见你的那一天”…
同学们,爱情在等待更好的你遇见更好的他,所以,努力变好,清风自来…
第八部: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—建立基本的电影美学
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海报
韦斯•安德森 和他的极致cult美学,近乎成魔的对称构图,使影坛刮起“安德森美学风暴”
这部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,我爱死了这让人抓狂的粉红色…
坐落群山之中,迎着落日余晖,这绝对是万千少女梦想中的蜜月城堡,粉色在画面中整齐排列就像列队接受检阅的士兵,布达佩斯大饭店不用进门,远眺就足以诱人...
夜幕来临,月亮也忍不住窥视布达佩斯的炫美;点点光斑闪烁在泛紫的林海,摇曳着的不是住店的人,而是看风景的你我…
整齐的钥匙勾挂在小小的隔间,那空着的都是被领走的宠物;精明的男人注视着布达佩斯的角角落落,整齐的头发、胡须,紫色的礼服混着热情的调调,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…
这要不是一幅油画还真让人难以置信,高光照射下的蛋糕少女就如刚挤出的奶油,新鲜而甜美,时间要是静止,该多美好…
第九部:《误发弹》——品味极致压抑,珍惜美好人生
我们所处的世界太美好,美好到我们都忘记了那种本能的压抑,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尝尝这种滋味,目的是让你珍惜美好生活…
能让人产生压抑感的电影,大多是现实主义作品, 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几部代表作——《罗马不设防的城市》、《偷自行车的人》、《罗马十一时》等,日本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——《浮云》、《意乱情迷》等,韩国新现实主义代表作——《下女》《误发弹》等,看过的影片中最让我感受到压抑的就是韩国俞贤穆导演1961年的作品《误发弹》,在影片信息中甚至把它归类为惊悚片、恐怖片,可见一斑,我试着描述一下那种几近窒息的感觉…
俞贤穆导演1961年作品《误发弹》
故事的背景设定在 上世纪50年代的韩国,具体是在6.25战争之后,在影片中随处可见的荒凉、满目疮痍的城市、摇摆不定的任性、衣食不足的生活,这种现实主义摄像机镜头下的韩国,传递给观众的是“毫无生气、压抑至死”。
影片开始一个中景, 我们看到了主人公之一的宋家二弟。他是一名战后退伍军人,他的形象与《出租车司机》中德尼罗饰演的二战老兵有着诸多共同点:在出租车司机中,导演通过穿梭在深夜的出租车展示二战后的美国纽约生活,表达的是一种人性的冷漠和战后的创伤,这种创伤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德尼罗那种深入骨髓的“孤独感”
在俞贤穆导演的《误发弹》中,宋家二弟的形象与德尼罗扮演的战后老兵有着不同的机遇,他有朋友、家人,当然除了没有正式的工作,比较讽刺的是他整部电影都在找工作,但最终却选择了“抢劫银行”这么一个“违法”的工作,是什么推着他一步步拿起枪走向深渊——是让他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社会!
这里有一组镜头十分精彩,看过的朋友一定和我有着相同的体悟,画面切到结尾,当他抱着一麻袋的钱开始逃亡,这一路的“风景”给人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,首先出现的是一个上吊的女人——她背后的小婴儿还在嗷嗷啼哭,然后是罢工的人群——一群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人,最后就是那个我认为是本片最有力的镜头——当警察追上他的时候,他扔掉钱袋,朝上开了一枪,然后是痛哭,这就是他全部的人生,我思考了很久为什么导演会安排这一枪、为什么向上、他为什么不自杀?向上——天空——上帝,韩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,在影片中出现了基督教,我们暂且认为这一枪就是送给上帝的子弹,这个处理与《第七封印》很相似,“质问上帝”的骑士和“朝上帝开枪”的退伍军人,印证了一句话【上帝已死,如若不然,怎让苍生受如此之苦】,这上帝的一枪充满了新现实主义的味道,处理的方法借鉴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名作《精疲力尽》。
再来讲一讲主人公宋哲浩,他是律师事务所的会计,收入完全不能支付生活费用,导演这里设计了一个牙疼的剧情,从影片开始的牙疼到结束的拔牙,一颗牙见证了这个战后普通家庭的变迁,宋哲浩之所以没有拔牙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贫穷,片中有一个画面:宋哲浩想给女儿买一双鞋子,因为女儿没有鞋子穿,但询问过价格——100韩元,他无奈放下转身离去...作为父亲,这一双鞋子在他心里已经让他“无法为父”,影片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,屋内母亲呻吟着“快走吧,快走吧”,女儿期待着爸爸的鞋子,妻子等待着他的工资,而他在门口徘徊不前,一次次仿佛要鼓起很大勇气一般进入屋子...影片中还给宋浩哲设计了一段邂逅,无休止的饮酒,一次次又一次就仿佛像要扔掉现实的生活一般,但现实就是现实,躲避终究只是瞬间,生活的苦难才是永恒—当然弟弟最终被捕了,被判了死刑,他踉踉跄跄的回到家,妻子已经去了医院生产,生活当然不会就这么放过这一个可怜的家庭,妻子最终难产死去。最后他去拔了疼痛许久的牙,血流不止,他打着车在陌生的市区里面游荡,他想去看妻子的遗体,又想去看即将行刑的弟弟,他要做的事太多,承担的太多,最终在游荡许久之后,在出租车里说出了时代的声音—“我就是误发弹,我是儿子、父亲、哥哥,我承担的太多”…
第十部:《一一》——看清人生,然后用力的拥抱它
结尾洋洋说:尤其是我看到那个,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,就会想起你跟我常说“我老了”,我很想跟他说,我也觉得…我也老了
这句话本身并没有什么很深刻的含义,一个小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觉罢了,翻译过来就是:奶奶老了去了别的地方,我感觉自己也老了,是不是也要去别的地方?
这是一个小孩子正常的思维范畴,不奇怪,也不用去揣测深意,杨德昌不是一个复杂的导演,只不过喜欢卖关子罢了,就像他一直说《一一》这个电影名字源于“复杂和简单”,英文版源于爵士乐起拍子“a one and a two”,我总感觉他没说实话,我甚至怀疑“一一”是他初恋的昵称,从《光阴的故事》到《一一》,他也到了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了,所以我很有理由怀疑他就是NJ,他本来的专业就是电脑...
再来说说,最后一个场景的几个镜头,这可能才是导演的用意,请先忽略洋洋的台词。(方便分析,我把三个镜头拼接起来)
片中洋洋有说过一句话“他要拍下大家的后脑勺,让大家看自己看不到的东西”,这句话用在这里很恰当。洋洋的正面有外婆的目光,背后有父母、姐姐的目光,这就是一个小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印象——干净透明、没有隐私,但洋洋也有自己的小烦恼和小感情,这一点从未向父母和姐姐说起,为什么?接着往下看图,父母、姐姐的正面有外婆的目光,背后无人问津(请忽略母亲背后那个男人),姐姐尝到恋爱的苦楚、父亲做着他人选择的工作、母亲出走上山、外婆的无奈,这些埋在心底的“痛楚”却从不向家人诉说,或者说无法向家人诉说,一个屋檐下的五口之家多么悲凉,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,请对照品味…这组镜头也是我们的一生的写照,从洋洋长成NJ,再从NJ成为遗像,我们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,藏着“后脑勺”不让别人看见,哪怕最亲的人,经年之后,就连最能唤醒青春味觉的“初恋”,到头来也是索然无味...
不禁感叹,人生啊,你总是藏着你的“后脑勺”,不让我们看见,我多想成为洋洋,拿起相机拍一张你的后脑勺,好让你看清楚你都对我们做了什么...成文,我也老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