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十大美女(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)

更新时间:2023-04-26 14:38:24 来源:互联网 作者:网友网民

虽然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男权社会,女性社会地位相对低下,但是也有不少女强人打破传统,走上了政治的顶端。那么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女强人呢,今天我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女强人。

第十位 妇好

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

商王武丁的妻子,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(甲骨文)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,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。

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,在武丁对周边方国、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,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,屡任军将征战沙场。曾统兵1.3万人攻羌方,俘获大批羌人,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。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、祭先祖、祭神泉等各类祭典,又任占卜之官,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。武丁十分喜欢她,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,追谥曰“辛”,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“母辛”、“后母辛”。

相传,妇好曾帅军击败向东方入侵的雅利安军团。挖掘出土甲骨文可以找到这样的记载:“妇好率军西出,斩白首两万余”。后来考古在商朝贵族墓中发现有几具白人的骸骨,也印证了这一说法。要知道雅利安人可是凭借一己之力消灭了三大古国的强悍军团,但是遇上了妇好军团也只有乖乖送人头的份,可见妇好和当时商王朝的强大。

第九位 萧绰(萧太后)

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

萧绰,小字燕燕,契丹族,辽朝政治家、军事家和改革家。在她摄政期间,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。

相传,萧绰自幼就聪明伶俐、办事干练,对待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。而这些优秀的品质也在她当上皇后后很快得到发挥。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,萧绰就利用自己的才干协助辽景宗治理国家。在辽景宗的默许下,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。若有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,她便召集蕃汉大臣共商,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出决定。辽景宗最多只是听听通报,表示“知道”了就算数,不会做任何干预。在萧绰的努力下,辽国军事日渐强盛,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。

乾亨四年九月二十四日(982年10月13日),三十五岁的耶律贤在出猎途中不幸病逝,临终留下遗诏“梁王耶律隆绪继位,军国大事听皇后命”。之后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继位,尊萧绰为皇太后,并临朝摄政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名鼎鼎的萧太后。

萧太后临朝摄政期间做得最有名的事情就是亲征伐宋,并最终达成澶渊之盟,开启了辽宋百年和平时期。

第八位 刘娥(章献明肃皇后)

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

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,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,常与汉之吕后、唐之武后并称,后世称其“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”。

刘娥自幼父母双亡,被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。迫于生计,刘娥年仅15岁就被嫁给了一个蜀地银匠龚美。结婚后,由于当地生意不好,龚美决定带她离开蜀地,到京师汴梁去谋生。而正式这一决定开启刘娥传奇的一生。

在东京汴梁,刘娥用自己擅长的播鼗,配合丈夫龚美拉箱炼银,吸引顾客。这样的景象不仅吸引了来往的行人购买银器,更吸引了刘娥一生中最大的贵人——宋真宗赵恒的注意。当时还在太子的赵恒第一眼看见刘娥,就被她身上的青春活力深深吸引。随即赵恒便展开了对于刘娥的“攻略计划”。无所不用其极地送钱送物,送良田美宅,送豪车骏马,最终龚美同意让刘娥“嫁”给宋真宗——这究竟是嫁是卖?后人无从得知。

刘娥嫁给宋真宗赵恒深受宠爱,在宫中的地位也节节升高。郭皇后死后,赵恒欲立刘娥为后,遭遇一众大臣的反对,皆言“刘氏出身微贱,不可以为一国之母”,一时竟僵持不下。直到刘娥导演了一场借腹生子,让侍女李氏与宋真宗生子,对外谎称己出,这才堵住了大臣们的悠悠之口,顺利获封皇后。

刘娥身为皇后,不但处置宫闱之事,有理有据,未有大的疏失;而且真宗皇帝退朝后,阅览天下的奏章,多至深夜,刘娥总是陪伴左右,参与国事的处理。刘娥处理政事,“周谨恭密”,越来越被宋真宗倚重和信任。到后来朝政大事多由皇后刘氏决断,刘氏的权力越来越大,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。

宋真宗驾崩后,遗诏“尊皇后为皇太后,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”。刘娥临朝摄政,并身穿帝王龙袍,参加了宋廷册封大典,成为大宋第一位强势的“铁娘子”。

在刘娥临朝摄政期间,她终结“天书”运动、结束党争、发行交子、兴修水利、创设谏院、兴办州学,为仁宗亲政后的“仁宗盛治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《宋史》称:“太后临朝十余年,天下晏然。”

刘娥虽然擅权,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,又时常着帝王服饰,但她压制了自己的欲望,最终并未走出“行武后故事”一步。估后世对她的评价都偏正面,称其“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”。

第七位 慈禧(慈禧太后)

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

慈禧本名叶赫那拉氏,咸丰帝的妃嫔,同治帝的生母。晚清重要政治人物,清朝同治、光绪时期的实际统治者,前后掌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。

慈禧于1852年进宫被封为兰贵人,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·载淳(同治帝),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,慈禧联合慈安太后、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,诛顾命八大臣,夺取政权,形成“二宫垂帘,亲王议政”的格局。

执政初期,慈禧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,整饬吏治,重用曾国藩等汉臣;并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、捻军,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。同时她又重用洋务派,开展洋务运动。使得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,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,史称“同治中兴”。

光绪继位后,两宫继续垂帘听政,之后慈安暴崩、奕訢被免,慈禧开始独揽大权。1889年光绪帝大婚后,慈禧仍以训政的名义继续把持朝政。甲午战争失败后,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。为了救亡图存,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(史称戊戌变法),慈禧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,竟悍然发动了戊戌政变,拘禁光绪皇帝,并处死了谭嗣同等六人。

慈禧执政期间,先后经历多次帝国主义入侵的战争,慈禧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也逐渐从主张走向了求和。早在1860年,第二次鸦片战争,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,当时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就极力劝谏咸丰皇帝留在北京,坚持抵抗,还险些引来了杀身之祸。同治十年(1871年),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,慈禧听取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,出兵新疆,并最终收复新疆。1895年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慈禧支持光绪帝的主战意见,但随着北洋海军全军覆没,中国陆海两个战场都遭到失败只能被迫求和。1900年,八国联军侵华,慈禧先是向十七国宣战,后被赶出北京后,又被迫赔款求和,更是表示要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。”最终签订了《辛丑条约》,赔款西方列强4.5亿两白银,连带利息39年内要赔款9.8亿两白银。

纵观在慈禧47年的统治期间,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,她没有能力改变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的命运,但是她通过自己高明的权术和驾驭能力,牢牢的掌握着满清的最高统治权,没有让国家走向分裂,在风雨飘摇中基本保持了国家领土完整,也最终奠定了现在中国的国家领土格局。

第六位 窦漪房(窦太后)

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

孝文窦皇后,清河郡观津县(今河北省武邑县)人,汉文帝皇后。

相传,在太后吕雉掌权时,窦漪房以良家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,被称为窦姬。后来,吕太后欲释放一批宫人出宫,并将她们赏赐给诸侯王,窦姬也在其中。因为自己的家乡清河郡离赵国较近,故窦姬买通负责遣送的宦官将自己送往赵地,但宦官粗心大意误把“赵国”写成了“代国”。队伍将要出发时,窦姬才得知此事,哭泣着埋怨宦官,不想去代国,因有诏书的强制命令在,窦姬才不得不往。而这个决定也改变了她的一生。

到了代国,窦姬很快受到代王刘恒的宠爱,并育有一女二男,其中长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景帝刘启。高后八年(前180年),太后吕雉去世。群臣拥护代王刘恒回京即位,是为汉文帝。由于和吕氏家族有密切关系的代王王后和四位王子先后离奇去世,汉文帝最后决定立窦姬所生的儿子刘启为太子,窦姬也母凭子贵被立为皇后。

窦太后所处的年代正是汉初黄老思想盛行的年代,窦太后也是这种思想的狂热崇拜者。汉文帝在位期间,推行的各种轻徭薄赋,休养生息的政策,背后也都有窦太后的参与。汉文帝去世后,汉景帝和汉武帝初期能够继续坚持休养生息的政策,终于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“文景之治”。如果没有窦太后在后方的辅佐和支持,相信文景之治绝对不会有如此高的高度。

相传,窦太后让汉景帝一定要读黄老之书,而且要探寻其中的道理,也是因为窦太后的原因,在汉景帝在位期间,西汉王朝的儒家学者,没有一个得到重用。汉武帝时,想要对西汉王朝进行改革,采用了一系列新政。但这些政策与黄老思想的理念不同,窦太后知道后十分生气,

居然将当朝的御史大夫与丞相全部更换,甚至将汉武帝推行的新政全部废除。直到窦太后去世,一代雄主汉武帝都没敢再推行新政。

纵观窦太后参与汉朝当权的数十年间,一直奉承着黄老思想,如果不是因为她从始至终坚持黄老之学,那么西汉便不可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。窦太后绝对是“文景之治”背后的隐形功臣。

第五位 布木布泰(孝庄文皇后)

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

布木布泰,蒙古族,博尔济吉特氏,科尔沁贝勒宰桑-布和之女。孝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,一生培养、辅佐顺治、康熙两代皇帝,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。

后金天命十年二月,十三岁的布木布泰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,嫁给皇太极,为其侧福晋。在皇太极生前,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。直到皇太极突然去世,她的才能才得以显现。

崇德八年(1643),清太宗皇太极猝然去世由此引发了一场“诸王兄弟,相争为乱,窥伺神器。”的激烈皇位争夺赛。当时争夺皇位最为激进的是左睿亲王多尔衮,和肃亲王豪格叔侄之间的较量。在此关键时刻,布木布泰展现了她高超的协调能力。她先后得到了礼亲王代善和济尔哈朗的支持立她的儿子福临为皇帝,同时为了安抚多尔衮更是不惜以身下嫁,从而让福临顺利继位,是为顺治帝,顺治继位时年仅6岁,全赖母亲孝庄太后(布木布泰)在旁出谋划策运筹帷幄。她注重学习汉族先进文化,积极团结汉族将领,快速稳定了清朝入关后的各地形式。

相对于对顺治的辅佐,孝庄太后对孙子玄烨的培养更是值得称道。在她的影响下,玄烨自幼就勤奋好学,立志做贤明之君,富国裕民。最终,康熙在位六十一年,平三藩、收台湾、逐沙俄、征漠北,创下不世之功。对于祖母孝庄太后的培养,康熙是感念一生的。晚年还在不断怀念自己的祖母孝庄太后,并说:“设无祖母太皇太后,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”。

第四位 冯太后(文明太后)

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

名字不详,祖籍长乐郡信都县(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)。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、改革家,文成帝拓跋濬皇后,献文帝拓跋弘嫡母,孝文帝元宏嫡祖母。

冯氏出身于北燕皇族,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。北燕被北魏灭亡后,他的父亲归顺北魏,后因一桩要案被牵连诛杀。冯氏作为罪臣之女,受到株连,被没入皇宫,充当宫婢。好在冯氏的姑母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(仅次于皇后的位号),她及时找到冯氏并留在身边抚养,这才让冯氏脱离了悲惨的童年生活。在冯昭仪无微不至的“抚养教训”下,冯有对后宫的礼仪和禁忌了如指掌,言谈举止中规中矩,举手投足颇具风范。12岁时,冯氏被文成帝拓跋濬选中入宫,封为贵人,4年后更是被立为皇后。实现了从罪臣之女到皇后的华丽逆袭。

可惜好景不长,冯氏皇后当了不到10年,刚满25岁的文成帝拓跋濬突然病逝,伤心欲绝的冯氏准备随夫而去,跳进火堆自尽,被众人抢救出来。她的深情和勇敢震动了朝野众人,奠定了他在朝廷中的尊崇地位。

12岁的太子拓跋弘继位,是为献文帝,尊冯氏为皇太后。以乙浑为首的一些朝臣,认为孤儿寡母好欺,企图叛乱夺取政权。冯太后表面不动声色,暗地里密召5位皇叔进京一举将乙浑及其党羽逮捕诛杀,之后又采取明升暗降等手段,解除了五位皇叔的兵权,将兵权交给自己的胞兄冯熙执掌。通过一系列操作,冯太后开始大权独揽。

献文帝长大后,冯太后表面宣布将朝政大权交回给献文帝,其实仍在暗中掌控,过了好几年,才正式退居后宫。献文帝正式上台执政后,不分青红皂白就来个大换血,将冯太后重用的人全部换掉,还借故将冯太后的男宠李奕杀掉。这彻底激怒了冯太后,她利用自己的威望与权势逼迫献文帝拓跋弘交出皇位,禅让给年仅5岁的太子拓跋宏,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。18岁的献文帝当上了太上皇,冯太后也成为太皇太后。5年后献文帝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,外界都传说是被冯太后毒死的。

此后,冯太后再次临朝称制,掌控北魏政权。此时,北魏的统治依然不容乐观:豪强大族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,官吏贪赃枉法,水旱蝗灾连年不断,农民起义此起彼伏。冯太后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,纵横捭阖,排除干扰,对北魏的政治、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。

首先,她对北魏官制实行改革,实行“俸禄制”,使官吏们的生活有了固定经济来源。以前官吏没俸禄,战时靠掠夺,平时靠贪污。但与此同时,加强了对贪污行为的惩治,如贪污绢一匹以上就处死刑。据史载,实行“俸禄制”后不久,就处死了40多人。

其次,颁布“均田制”,做到耕者有其田,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。

再次,实行“三长制”,五家为邻,设邻长;五邻为里,设里长;五里为党,设党长。“三长制”和“均田制”相辅而行,加强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。

除上述改制措施外,冯太后还大兴教育,尊崇儒法;在地方设立乡学,每郡学校置博士、助教,招纳学生入学受业。她还下诏严禁鲜卑同姓通婚的婚俗等。这一点,又为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,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措施打下了基础,清除了障碍。

冯太后一生执掌北魏政权20多年,辅佐了三代帝王。这个铁腕治国的女强人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见识,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,她首创的均田制更是奠定了隋唐300年盛世的经济基础,被后世称赞为“千古一后”。

第三位 芈月(宣太后)

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

芈月出生地楚国丹阳,又称芈八子、秦宣太后,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,秦惠文王之妾,秦昭襄王之母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“太后”的人。

芈月原始楚国贵族之女,依照秦楚百年联姻的传统,被送入秦国王宫嫁给秦惠文王为姬妾,并给秦惠文王生下三个儿子,其中一个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秦昭襄王。但是在秦惠文王生前,芈月并不受宠。在秦国后宫女子的地位会被分成8个等级,分别是皇后、夫人、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。芈月虽然生了三个儿子,但位份还仅仅是八子,所以也被称为芈八子。但是芈月却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。因为能力出众,魏冉一直受到秦惠文王和秦武王的重用,逐渐在秦军中建立起了威信和人脉。

公元前307年,秦武王在举鼎时发生意外被鼎砸中身亡。由于秦武王没有儿子,芈月抓取机会联合魏冉及其他楚系大臣并获得樗里疾的支持,拥立自己的儿子嬴稷为秦王,芈八子也变成了大秦的宣太后。由于嬴稷年幼,宣太后临朝主政,她任命魏冉为将军,掌控军政,同时将另一个弟弟芈戎封为华阳君,从旁协助魏冉,如此芈氏一族牢牢把握着秦国军政大权。

宣太后先后主政秦国三十余年,在弟弟魏冉的帮助下,秦国国力蒸蒸日上,对秦国国势扩张和未来统一奠定基础。

在军事上,她提拔白起等优秀将领,持续对三晋、楚、齐等国用兵,伊阙之战,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,夺魏城大小六十一座,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;鄢郢之战,大破楚军,杀敌10万,迫使楚国迁都;华阳之战,斩杀魏赵联军15万。

在政治上,她充分利用自己女子的身份为秦国争取利益。义渠国是位于秦国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,虽然在秦惠文王在位的时候,已经向秦国称臣,但国内一直存在反秦势力,在秦国背后虎视眈眈,让秦国不敢全力东出。宣太后主政后对义渠国采取怀柔政策,还主动引诱义渠王,甚至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,终于让义渠王放下了戒备。30多年后,宣太后设计将义渠王杀死在甘泉宫,并发兵消灭义渠国。从此,秦国终于放心的向东扩张,再也不用担心后方起火了。

纵观宣太后主政的这段期间,正是秦国东出的关键时期,宣太后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,消灭义渠,消除秦国后顾之忧;任用贤人,富国强兵,先后战胜三晋、楚、齐等国,对东方六国的取得压倒性优势。她还是中国第一个用太后称号的人,也是第一个太后专权的开始。

第二位 吕雉(吕后)

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

吕雉,字娥姁(xū),砀郡单父县(今山东单县)人,汉高帝刘邦之皇后,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皇后,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“吕武”。

吕雉早年居住在砀郡单父县,后随父亲吕公搬到沛县。在庆祝乔迁之喜时,吕公相中了前来祝贺的刘邦,并将吕雉嫁给刘邦为妻。吕雉先后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,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。

刘邦称帝后,封吕雉为皇后,并立吕雉的儿子刘盈为太子。当时,刘邦有一个十分得宠的妃子叫戚夫人,每次刘邦出征都被带在身边。戚夫人恃宠而骄,多次怂恿刘邦废掉刘盈的太子位,立自己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。虽然这件事最终被众大臣所阻止,但也成功激起了吕雉对戚夫人的嫉恨。

刘邦驾崩后,太子刘盈即位,称汉孝惠帝,吕雉为皇太后。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囚禁戚夫人,并狠心的将她做成人彘,后来又毒杀了她的儿子刘如意,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。为了巩固权势,吕雉开始杀人立威,她先后杀掉赵王刘友,梁王刘恢,还试图毒杀进京朝见的齐王刘肥。刘肥不得已将一郡之地献给了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后才得以逃脱。

汉惠帝七年,刘盈忧郁病逝,吕雉立太子刘恭为帝,自己临朝称制,行使皇帝职权,朝廷号令一概出自太后。为巩固统治,她首先追封他已故的两个哥哥,大哥吕泽为悼武王,吕释之为赵昭王,打破了“非刘姓不得封王”的约定,之后又封侄吕台为吕王,吕产为梁王,吕禄为赵王,侄孙吕通为燕王,追尊父吕文为吕宣王,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,将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,封刘章为朱虚侯等多达十数人。

吕后虽然对刘氏诸王和功臣们残忍,对待百姓还是很好的。她沿袭了“与民休息”之国策,行“无为而治”。重用萧何,曹参等治国能臣,轻赋税、废酷刑,鼓励民间农商发展。

对外政策方面,吕后遵循刘邦对匈奴的和亲政策,未对匈奴兴兵。相传,匈奴的冒顿单于派使者给吕后送来一封信。冒顿单于在信中说:“吕后你已经没了丈夫,我的大夫人也刚刚过世,咱俩都是孤独难过的人,不如我们凑合一起算了,你做我的小老婆吧。如果这样,汉朝和匈奴就是一家人了。” 吕后收到信后,怒不可遏,但她很快冷静下来。她给冒顿回了一封信,大概意思是这样的。我吕后人老珠黄,行动迟缓,头发和牙齿都快掉光了,已经配上单于你了。这里有“御车二乘,马二驷”,送给你吧。吕后和冒顿就这样一来二往,一场干戈就这样化解了,汉和匈奴的和亲政策又继续推行下去。

吕后掌皇权15年,总体来说用人得当,为政平稳,与民休息,社会安定,为即将到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。

第一位 武曌(武周皇帝)

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女强人

武曌,即武则天,并州文水(今山西省文水县)人。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,武周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、即位年龄最大(67岁)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。

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,从小生的姿色貌美。贞观十一年,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,被封为五品才人,但始终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,做了十二年的才人,地位都没有得到提高。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,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感情。

李世民驾崩后,武则天依例入长安感业寺为尼,但她仍一直与李治藕断丝连。在李治继位成为唐高宗后,武则天得以再度入宫,很快就被封为二品昭仪。永徽五年,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。在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,王皇后来看望,怜爱并逗弄公主。离开后,武则天竟将公主掐死,并诬陷王皇后,最终导致王皇后被废,武则天也顺利当上皇后。

武则天封皇后之后,便以其出众才干,被唐高宗李治确定为首席政治助手;其后更开启天皇天后、二圣临朝体制。在那之后的近三十年时间里,武皇后都是大唐帝国的实际首相,并在唐高宗重病不能视政期间为帝国摄政。也正是在她的辅政期内,夫妻二人共同秉政、默契配合,打击关陇门阀,强化君主集权。大唐国势鼎盛,唐军北征西讨,灭高句丽、百济、西突厥,拓地远及葱岭以西的中亚地区,建立了华夏王朝数千年史上的最大版图。

唐高宗去世后,武后正式成为帝国主宰,由太后而神皇,由神皇而皇帝,执政长达二十余年,从此得以毫无拘束和顾忌、全面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。她以铁血与尸骨铺路锐意革新,残酷打击以士族门阀和功臣集团为代表的各方政敌,株连甚广,并限制奴婢数量、保障奴婢人身、打击豪强地主,进而消灭了士族集团的部曲佃客制。

武则天又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,创立殿试,首开武举,推重进士科,大量增加科举入仕名额,同时广开仕途,滥赏勋阶,大量提拔寒门小吏进入官场,身居高位,参决政事。周时期不止任用了李昭德、娄师德、魏元忠、狄仁杰等名相执政,更为后来的“开元盛世"储备了姚崇、宋璟、张说等杰出贤相。

武周时期,帝国对外战争虽胜负参半,比不上唐太宗时期和唐高宗时期的称霸亚洲,无往不利的赫赫武功,但武则天能借力打力,迅速平定契丹叛乱;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;任用郭元振使反间计令吐蕃内乱,除掉帝国头号大敌、吐蕃军神论钦陵;到她执政晚期已经扭转了边疆的不利局面,交给子孙的依旧是无争议的当世第一强国。

从整个历史的高度,武则天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,于华夏民族最大的历史贡献与进步意义,便在于其摧毁关陇门阀,完善科举制,开启平民政治。从曹操到李世民,四百年来困扰无数明君英主士族门阀政治问题,就这样也被一个无所畏惧的奇女子终结了。

相关美图推荐

更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