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会听到有人说:我只是个小女子,我不懂政Z,我不希望有战争。
在封建社会里,也一直有“后官不干涉朝政”等等说法,但现实却多有反抗者。
近日,看到一些异性发文自述“不懂政Z”“不谈政Z”等等,以“理应”“中立”“客观”试图与政Z脱钩,与博爱为伴,甚是不解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生活处处连政Z”“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”是基本的常识,谁又能说自已与其无关呢?
从古至今,在时代的洪流中,从来不缺少为国为民、舍生取义、仗剑侠义的巾帼英雄。她们可能谈不出高谈阔论,但她们的言行却是忧国忧民、为国为民、利国利民。
在创建新中国的征程中,女中豪杰、巾帼英雄,数不胜数,她们有的人是母亲,却视国大于家、义重于子;她们有的还有孩子,却已披甲上阵杀敌、舍生取义。
她们用行动,诠释了担当:
若我低头,除非赣江倒流
1903年3月,伍若兰出生在湖南耒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。饱读诗书的她,思想进步,投身革命,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此后,她在未阳地区积极宣传革命主张,发动了大量群众。
1928年1月,朱德和陈毅发动“湘南暴动”,伍若兰组织青壮年和妇女,积极响应。共赴革命事业中,朱德和伍若兰相互欣赏,志向相投,很快结为了夫妻。身份的转变,让她更加热情、积极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,除了宣传工作,她还努力练习枪法。
6月,她随朱德指挥部队抗击湘赣两省向井冈山“围剿”的敌人。战至中午,敌人利用强大火力,直逼我指挥所。朱德身先士卒,端起冲锋枪,向敌群扫射。
她也不甘示弱,手持双枪,跳出战壕,带领战友们猛攻侧翼,帮助部队击退敌人。为此,当地流传下一首歌谣:“红军队里多英雄,双枪女将建奇功,横扫敌人如卷席,英雄威震七溪岭”。
1929年2月,红军转战赣南,不料军部被围困。伍若兰带领部队,吸引敌军火力,掩护首长突围,重伤被俘。此时,她已怀有身孕。
一连十多天,敌人用绳子吊、鞭子抽、辣椒水灌,逼问她:毛泽东、朱德在哪里?她回答到:在红军队伍里,在人民心中。她还说:“若我低头,除非赣江倒流”。
恼羞成怒的敌人,剖开了她的腹部,取出胎儿,还把她的头颅挂在了城门上。伍若兰英勇就义时,年仅26岁。
为了纪念她,人民将赣南地区的一种兰花,改名为井冈兰,把她的家乡改名为金兰村。
现实版军中花木兰
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,人尽皆知,女扮男装、浴血杀敌,展现出了女子的孝烈忠义。但关于花木兰的生平,却几乎没有史料记载。
抗战时期,我军却有一位真实的“花木兰”,她更是全军唯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。
1931年,郭俊卿出生在辽宁凌源。自幼贫苦、颠沛流离,父亲被地主害死。她剃了光头,扮成男孩,四处当泥瓦匠,试图撑起这个家。然而,妹妹依然在3岁时因病夭折。
1945年,14岁的郭俊卿,为了替父报仇和推翻压迫,化名郭富参加了八路军。
从通信班到突击班,从群众到党员,从女儿身到战斗英雄,她曾冒着风雪,骑马突围,传递重要情报;也曾趟入冰河,背着一个个病号过河,落下病根。
1948年初,她调任东北野战军某部班长。在平泉战斗中,她带领全班十几条枪,大战装备精良的60多名敌人。她扛着红旗冲在第一个,副班长中弹牺牲了,她喊着“为副班长报仇”向敌人发起冲锋,短兵相接之下,她上起刺刀,就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。一场战斗下来,敌人大败而逃,她们被授予了“战斗模范班”的称号。
1950年4月,因为长期战斗、积劳成疾,她被送往医院,这才被发现是女儿身。5年来,她为了“保密”,从不脱衣睡觉,也不和大家一起如厕、洗澡,更是从不顾忌每月的“特例”。
1950年9月,她作为全国唯一的特等女战斗英雄,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,受到了毛主席、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,还代表中国青年代表出访了苏联。
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和孩子
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,有一所著名的示范中学“李林中学”。她是以抗日女烈士李林命名的。
1915年11月15日,李林出生后便被弃于福建漳州塔ロ庵。后来,她随养母侨居荷属爪哇,14岁后回国就读集美学校,并加入了抗日救国会义勇队。
此后,她一边读书,一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,多次参与组织了大型示威游行。1936年,她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相继奔赴太原、大同和晋绥边区开展抗日宣传、教材编撰、武装斗争,并参与创建了雁北革命根据地。
1940年4月,日伪军对我晋绥边区进行“扫荡”。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,她不顾怀有3个月身孕,率领骑兵连引开敌军,一路与敌人展开冲杀,毙伤6人。
26日,寡不敌众之下,她全身多处负伤,被敌人包围。此时她的枪里面,还剩一颗子弹,她不愿当俘虏,决然地将这颗子弹送给了自己。牺牲时,年仅24岁。
贺龙称赞她为“我们的女英雄”,延安更发来吊唁:不仅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,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。她也是二战中唯一的华侨抗日女英雄。
有志有为不让须眉
她的名字,是毛主席亲自取的,姓“马”、赠“毛”,合为:马毛姐。
14岁时,她就成为了“特等渡江英雄”“支前模范”。86岁时,荣获“七一勋章”。期间,她始终扎根家乡,勤劳创业,不求名利,默默为党工作。
1935年,她出生在安徽无为的一个渔民家庭。打小,她就成了别人家的童养媳,受尽了打骂、吃够了苦头,直至1948年家乡解放,才回到家中。
1949年4月,她报名参加了“渡江游击队”,凭着自小练就的撑船本领,准备为革命出力。4月20日晚,她和哥哥一起,“一人掌舵,一人划桨”,载着30名解放军战士,第一批到达长江南岸。
江水刺骨,炸弹四落,棉袄上结了冰渣子,右臂上被炮弹划了口子,少小的她却不知疼痛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“只有前进、没有后退”。她六次横渡长江,运送三批战士上岸,还带领战士们抄小路,偷袭炸了敌军的碉堡。
1951年,她还受邀出席了国庆观礼活动。10月4日,她被接到毛主席家中,为毛主席讲述了参加渡江战役的经过。自小没有名字的她,也经毛主席亲自取名为“马毛姐”。16岁的“毛、姐”之名,可见功劳、可证功绩。
如果要细数,为建立新中国做出牺牲和贡献的女烈士、女英雄,可谓是多如繁星、感天动地。她们或是孩子、或为女儿、或当妻子、或成母亲,同为女性,更是战士和革命者。
谁说女子不如男子,谁说女子不懂政治。
“政治”就是“言行”:心中爱国忧民,既能言“政”,身下护国卫民,既能行“治”,言行为国为民即为“政治”。